人际交往哪有什么brief

观察身边的亲朋吵架,我得出一个结论:几乎所有的吵架起源都是类似于甲方乙方的沟通过程。
起源不是具体的事件而是某个因人而异的过程,听起来或许有点怪。但是大家会吵架的原因,除了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种多少有点强求的动机以外, 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采用的方式。人们习惯性地像甲方一样,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放手给乙方去做,直至看到乙方提交的成果再发表意见。这样的意见当然是比较纯正的肯定或否定,几乎不含妥协,于是争吵一触即发。一方觉得我都做完了为什么你还不满意,另一方觉得你做了却没做好当然应该挨骂。双方几乎完全省略中间沟通修订的步骤,只是在看到结果之后再考虑是接受还是推翻重来。
有时甲方需求讲得很细,但依然得不到想要的成果,因为再细的需求也细不过对方的脑回路。于是在一遍遍重来之后乙方对甲方怨气冲天,而甲方也只能勉勉强强地接受最终稿或者,“我觉得还是之前某一版比较好”,说服自己能用就用,不过是凑合将就。

沟通啊!为什么你们都不沟通!
但是沟通确实太难了。从字面上来说想把沟渠挖通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及至心理活动,又恨不得对方可以全盘复制自己的微妙心思。自以为在沟通,其实是猜谜,猜到了皆大欢喜,猜不到就算对方无能。
明明是讲道理的过程,可是大家真的很不讲道理。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晋书·郭璞传》有“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有人会觉得看起来“众乖”和“无徒”意义相反,似乎是说苛求他人会收到不好的效果,但是用于政治就方便统治人民。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也提到这两句,他的语文老师问大家如果考察女朋友考察得很细,女朋友是会变乖,还是会跑掉?
大家齐声说:“变——乖!”
老师又问,如果女朋友考察你考察得很细呢?
大家齐声说:“跑——掉!”
于是老师告诉大家,“众乖”和“无徒”是一样的。“乖”是“背弃而远离”的意思,统治者苛政就会造成人民出奔。所以之后张大春在课本空白处写下一句:“谁察你你就乖。”

喜欢苛察别人并不会让别人听话,反而会让自己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但是人们对于这个道理往往就像张大春和同学们对考察自己和伴侣的反应一样,喜欢采用双重标准。我见过很多人喜欢让恋爱对象猜自己内心所想,提出问题的时候认为这是情趣,但发现对方猜不到又颇有微词,觉得对方不够体贴理解。最后对方累得跑掉,又觉得是对自己没有耐心。总之只要能说服自己,道理都被自己尽数占去。
我给吵架冷战前来寻求帮助的朋友举“谁察你你就乖”的例子,朋友觉得很有意思,但还是会生气。

不仅成年人会这样,小孩与大人也一样。大人希望自己可以养育一个乖孩子,于是时时处处定下规矩,搞得小孩毫无喘息的余地,自然而然学会对大人撒谎。很多小孩学会对大人撒谎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空间。结果被大人发现,规矩更严格,逼得小孩退无可退,只想快点逃出这个家。
所以每次听到有大人抱怨“为什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能理解父母苦心”,觉得教育小孩实在太难了,我都想说其实小孩教育大人才叫难呢。他们从出生就在努力让父母明白,怎样的哭声是饿了,何时该换尿布,手伸在空中又是为了抓什么。但父母不觉得自己需要接受小孩的教育,反而觉得应该去找比自己更年长的长辈,从他们那里学习早已过时的育儿经验。听不懂小孩的哭声,就干脆套一个自己揣摩的意思,等孩子渐渐不哭了,就判定自己做得对——焉知小孩是不是觉得荒唐无语!

我写“乖”,总会顺势写成“乘”。妈妈说是不是因为不专心,可是我在意地去写却更容易混乱。后来我自己想了一个办法:“乘”有趁着、就着、顺势的意思,“乖”则是违背、谬乱的意思,二者意义相反。而“乘”还有一个意思是车驾,“乖”比起“乘”少了一个人,可以看作无人驾驶的车驾,没有人驾车却还在行驶不就容易背离么?于是之后就只记着无人驾驶,果然不会再错了。